1.传统节日档案——元宵节
2.传统汤圆是什么馅的?怎么吃最经典?
3.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?求大神帮助
4.汤圆的故事
5.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,由来是?
主料:糯米粉200克。
辅料:花生仁(生)200克,核桃(干)30克,红糖20克,猪油(炼)15克。
汤圆的做法
1.准备好原材料。
2.将花生和核桃仁放入微波炉高火两分钟左右,然后去皮。
3.将花生和核桃仁切细。
4.锅里放入白芝麻干炒,炒熟。
5.加入花生和核桃仁,加入适量红糖和猪油,翻炒均匀,稍微湿一点,不要太干。
6.汤圆的馅料就做好了。
7.用快烧开的水,一点一点加入,将糯米粉揉成干湿合适的面团。
8.取大小合适的汤圆面团搓圆,然后挖空,装入馅料,不要装太满。
9.收口,然后搓成光滑的汤圆。
10.放入水快烧开的锅里,轻轻晃动锅,开中小火,煮七八分钟至汤圆熟。
11.出锅了,非常美味。
传统节日档案——元宵节
是的,我国元宵节的时候,民间有吃汤圆的习俗。
正月十五吃元宵,元宵即“汤圆”。汤圆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黄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等为馅,用糯米粉包成圆形,可荤可素,风味各异。
下面介绍一下元宵吃汤圆这个习俗的相关知识~~
宋代,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——叫“浮元子”,后称“元宵”,生意人还美其名曰“元宝”。古时“元宵”价格比较贵,有一首诗说:“贵客钩帘看御街,市中珍品一时来。帘前花架无路行,不得金钱不得回。”?
元宵时吃糯米汤圆,温暖脾胃,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,以致周身发热,起到御寒的作用,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。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“汤圆”,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,煞是好看,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。天上明月,碗里汤圆,家家户户团团圆圆,象征着团圆吉利。因此,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。?
元宵节吃汤圆,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,还有御寒、补脾胃、益肺气之养生功效。元宵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,《本草纲目》中指出,糯米是补脾胃、益肺气之谷。糯米味甘、性温,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,滋养脾胃。
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,除了糯米有粘性,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,还因糯米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。据糯米汤圆外型圆圆的,里面带馅或实心,在北方叫元宵,到了南方则叫汤圆。
元宵汤圆可以有很多花样,尤其带馅的品种最多。甜馅一般有豆沙、白糖芝麻、桂花什锦、枣泥、果仁、麻蓉、杏仁、白果、山楂等;咸馅一般有? 鲜肉丁、虾米等。还有菜馅元宵用芥、葱、蒜、韭、姜组成,称“五味元宵”,寓意勤劳、长久、向上。?
传统的制作方法,南方做汤圆,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,然后将馅包好;北方做元宵,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,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箩筐里不断摇晃,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,直至大小适中。
元宵节吃汤圆的注意事项
首先,汤圆虽好吃,但不宜多吃。汤圆属高热量、高糖分食品,含有油脂,缺乏营养素,除热量和糖外,没有太多营养。? 其次,汤圆不宜在早上吃。早上胃肠道功能最弱,而汤圆外皮大多糯米做的,不易被消化,早餐吃易消化不良。? 再次,吃汤圆时,别吃其它含糖高的食品,同时减少其它主食摄入量。一般来说吃3个汤圆相当于1两主食。一般主食摄入量在2两左右,吃汤圆最好控制在五个到六个左右,过量的话会给肠胃造成负担。?
元宵节吃汤圆的故事传说
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,名叫“元宵”,长年幽于宫中,思念父母,终日以泪洗面。东方朔决心帮助她,于是对汉武帝谎称,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,要逃过劫难,唯一的办法是让“元宵姑娘”在正月十五这天做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,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。汉武帝准奏,“元宵”姑娘终于见到家人,此后,便形成了元宵节,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也在此时流传开来。
以上就是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、注意事项、以及故事传说的知识介绍了,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欢迎底下留言哦~~
传统汤圆是什么馅的?怎么吃最经典?
元宵节。
节日习俗——吃元宵。
正月十五吃元宵,宋代,当时明州 (现为浙江省宁波市)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。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,后称元宵,生意人还美其名日元宝。元宵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黄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等为馅,用糯米粉包成圆形,可荤可素,风味各异。可汤煮、油炸蒸食,有团圆美满之意。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,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,或煮司或油炸,热热火火,团团圆圆。
节日习俗——猜灯谜。
猜灯谜又称打灯谜,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汉族民俗文娱活动形式,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。每逢农历正月十五,民间都要挂起彩灯,燃放焰火,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,所以响应的人众多,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。灯谜增添节日气氛,展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节日习俗——闹花灯。
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,始于西汉,兴盛于隋唐。隋唐以后,历代灯火之风盛行,并沿袭传于后世。
节日习俗——耍龙灯。
耍龙灯也称舞龙,也叫龙灯舞。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娱乐活动。耍龙灯在中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。唐宋时期的“社火”“舞队”表演中,“耍龙灯”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。耍龙灯的表演,有“单龙戏珠”和“双龙戏珠”两种。耍龙灯起源于人们对龙的迷信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舞龙祈祷龙的保佑,以求得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。
节日习俗——踩高跷。
一种民间杂技踩高跷亦作“踩高表演者装扮戏剧或传说中的人物,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棍,边走边表演。踩高跷技艺性强,形式活泼多样,深受群众喜爱。
节日习俗——走百病。
明清时,北京等地正月十五日,妇女 夜间约齐外出行走,一人持香前导,且须去桥,谓可健身,散却病称为“走百病”,也叫“游百病、百病”等,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。
节日习俗——逐鼠。
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,始于魏晋时期。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。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,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,它就可以不吃蚕了。
汤圆和元宵有什么区别?求大神帮助
最传统的汤圆是芝麻馅,吃法也非常简单,把汤圆直接放入开水内煮熟即可。随着元宵节的到来,家家户户都已经开始准备吃汤圆了,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,汤圆的馅料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,再也不像之前的老样子了,但是如果说到最传统的汤圆,相信很多人都会异口同声的说?芝麻馅料?。
一、芝麻馅儿汤圆
以前的汤圆可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,大部分都是以芝麻馅料为主,通常会有黑芝麻和白芝麻的区别。每逢元宵节,大人都回去买上两袋芝麻馅儿汤圆儿,咬一口甜甜的芝麻馅儿溢出来,对当时的孩子来说绝对是难得的美味,所以芝麻馅儿汤圆在当时是最受欢迎的。不过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好,大家也开始吃腻了芝麻馅料,越来越多的奇葩馅料层出不穷,确实让人应接不暇。
二、经典吃法
如果说到汤圆最经典的吃法,当然是直接水煮。锅中烧适量清水,水开之后把汤圆放入锅内煮几分钟,当汤圆浮起时就代表煮熟了,中间可以加一些凉水。不过因为大家已经吃腻了,所以有不少人开始创新汤圆新吃法,例如把汤圆放入油锅内油炸,或者是做成糯米糍等等,看起来确实非常不错。但是不管怎么说,在元宵节那一天还是要吃水煮汤圆的。
汤圆的外皮比较软糯,馅料也非常丰富,例如有不少商家推出了麻辣口味的汤圆、榴莲汤圆等等,也确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,味道比较奇葩,价格还特别昂贵,说白了只不过是一个噱头,真正想要卖的时间长久,还得是芝麻馅儿汤圆。而且芝麻小汤圆也开始不断升级,例如紫米皮的芝麻汤圆、大理石花纹的芝麻汤圆等等。
汤圆的故事
汤圆和元宵的区别是做法不同。
汤圆的原始形态是宋代流行的一种小吃“元(圆)子”,《梦粱录》中称作“汤团”,《武林旧事》又将其称作“乳糖圆子”“澄沙团子”,说明这时的圆子已有了馅芯,所以宁波人在此基础上创新为煮而食之的馅芯汤圆,而不带馅芯的珍珠圆子至今仍流行于江浙一带。
元宵用糯米细粉制成,圆形,馅有豆沙、白糖、山楂及各类蜜饯果料等,食用时煮、蒸、炸、拔丝皆可。传为上元节期间,元代大都(即今北京)的糕点铺,为使人方便快捷地吃上节令食品,首创了摇制法。
清代以来,北方各地的元宵制作日益精细,北京的桂花什锦元宵、天津的蜜馅元宵都很有名。南方各地的汤圆,更是新品层出,如成都的赖汤圆、重庆的凌汤圆、上海的擂沙汤圆、苏州五色汤圆、广东的四式汤圆、台湾的菜肉汤圆等。
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,由来是?
1、汤圆
汤圆又叫元宵,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,如“面茧、粉果、元宝、汤饼、圆不落角”等等,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“元宵”。元宵分有馅,无馅两种。
无馅的个小,味甜,以白糖、桂圆、桂花、藕丁、蜜饯为佐料,又称“珍珠汤圆”,有馅的个大,状如核桃。北方元宵多为甜馅,有白糖、豆沙、芝麻、山楂等类,南方的则甜、咸、荤、素皆有,尤以宁波汤圆,贵阳吴家汤圆著称。
2、一个曾经的汤圆
作者:作者:汤圆故事屋
曾经的汤圆,脾气上十分的倔强,无论遇到什么事情,都喜欢把它藏在心底,好的、坏的都喜欢一个人去承受着。身边很多人都会问到汤圆为什么总是一副心事的样子,可汤圆只会对其以微笑回应。因为汤圆觉得没有人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感受。
或许也只有这样,她才觉得自己的情绪不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,尤其是自己的家人。
家人对汤圆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,她只希望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健康、快乐。
即使汤圆自己遇到什么事,都不愿跟家里人说。曾经的汤圆,当难过的泪要流出来的时候,就会立刻抬头望天,让眼泪倒流,因为汤圆心里很想自己活得像一个男生那样,担任起自己的家庭。
扩展资料一碗汤圆的故事
作者:苟景淇
有一天,小汤圆蹦蹦趴在碗沿儿上,它在巡视着外面的世界。小汤圆涂涂对蹦蹦说:“你还是下来吧,外面有什么好看的。”蹦蹦对涂涂说:“外面可好了!不信你上来瞧瞧。”
涂涂一听连忙跳到碗沿儿上。它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。
涂涂吃惊地张大嘴巴:“哇!原来外边这么大,这么好!我们在一起多挤呀!我要出去。”这时碗里的圆圆对涂涂和蹦蹦说:“你们两个怎么那么喜欢看外面?还是下来睡午觉吧。”
涂涂说:“你整天就会睡觉,快上来瞧瞧吧!不然你会后悔的。”圆圆嘴一撅不情愿地说:“哼,我才不去呢。”
这时蹦蹦对涂涂说:“你看,原来我们在一张这么大的一个大圆台上啊!咱们可以出去玩了。”
涂涂急忙说:“我知道,咱们在主人吃饭的圆桌上面呢!我最喜欢小主人了,他懂得的知识可多了,说话还挺幽默呢!”
蹦蹦说:“可不是吗!我们快去看看他在干什么呢吧。”
两个小家伙喊着“一二三”使劲一跳落在饭桌上,然后就势一滚到了凳子上,还好没一下子掉到地上,不然还不摔成扁凉糕呀!两个小可爱有点后怕,小心翼翼地蹦到了地上,稍作休整就扭着胖胖的身躯走向客厅。
啊,原来小主人在聚精会神地写作业呢!咱俩还是去别的屋转转吧,先别打扰他了。
他俩睁着好奇的大眼睛开始“参观”每个屋子了。
起初,人们把这种汤圆食物叫“浮圆子”,后来又叫“汤团”或“汤圆”,这些名称“团圆”字音相近,取团圆之意,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,和睦幸福,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,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。
汤圆起源于宋朝。当时明州(现浙江省宁波市)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,即用黑芝麻、猪油做馅、加入少许白砂糖,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,煮熟后,吃起来香甜可口,饶有风趣。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,所以它最早叫“浮元子”,后来有的地区把“浮元子”改称汤团。
扩展资料:
吃汤圆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,在江南尤为盛行。民间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之说。陈志岁《汤圆》诗云:“年年冬至家家煮,一岁潜添晓得无?”甬地俗语云:“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足常乐又一天。”胡秉言也有诗曰:“香泽糯米做汤圆,沸水飘银富贵咸。入口绵甜滑润爽,阖家欢乐醉天年。”“宁波汤圆”是必备的食品,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,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节庆时间吃汤圆,象征家庭和谐、吉祥,故至汤圆又叫“浮元子”。
正月十五元宵节,“宁波汤圆”作为食品,在我国也由来已久。这种食品,最早叫“浮元子”后称“汤圆”,又称元宵;“汤圆”以芝麻、豆沙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枣泥等为馅料,用糯米粉包成圆形,可荤可素,风味各异。可汤煮、油炸、蒸食,有团圆美满之意。
参考资料:
百度百科——汤圆